自流平防潮封堵剂的施工规范需严格遵循材料特性与工程要求,以确保密封效果和长期稳定性。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:
一、前期准备阶段
1. 基面处理要求
清除施工区域的油污、灰尘及疏松物,采用高压空气或清水冲洗方式保证基层洁净度。若存在裂缝或凹陷,须先用专用修补砂浆填充找平,确保表面平整无孔洞。
对金属结构进行除锈防腐预处理,涂刷底漆增强附着力;混凝土基材应养护至强度达标且含水率低于标准值,避免因水分蒸发导致空鼓脱落。
根据现场环境温湿度调整配方比例,寒冷潮湿条件下可适当增加促凝剂用量以加速固化反应。
2. 工具与设备配置
选用低速电动搅拌机(转速≤500转/分钟)混合物料,防止高速剪切引入气泡影响密实性。配套刮板、铲刀用于辅助摊铺,量具精确控制单次倾倒量。
穿戴防护装备包括橡胶手套、护目镜及防滑鞋,作业区设置警示标识隔离无关人员。
1. 精准配比操作
按生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依次加入树脂组分、固化剂和填料,搅拌过程中观察颜色变化直至均匀一致。严禁随意更改配比或添加其他物质,以免破坏化学反应平衡。
采用“少量多次”原则分批调配,避免大面积暴露导致提前初凝浪费材料。剩余浆料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,防止吸潮变质。
2. 输送过程保护
使用带过滤网的漏斗将混合液导入储料桶,减少杂质混入风险。运输管道保持倾斜角度不超过30°,减缓流速降低湍流产生的涡旋效应。
冬季低温环境下采取保温措施维持料温稳定,夏季高温时段避开正午时段施工以防快速失水开裂。
三、自流平防潮封堵剂浇筑成型关键技术要点
1. 分层浇注工艺
浇筑厚度控制在5-8mm范围内,利用刮板引导流动方向形成初步坡度。待表层稍凝后进行二次补强浇筑,累计厚度不宜超过设计值±2mm。
针对立面或顶面施工时,采用挡板约束侧边流淌范围,配合振动棒消除内部空隙。复杂节点部位如阴阳角处需加强处理,必要时增设加强筋提高抗裂性能。
2. 自然流平控制
确保地面水平误差小于3‰,通过激光水准仪实时监测高点与低点差值。若出现局部积水现象,立即用吸水毡吸干多余水分后再继续施工。
避免强制刮压破坏自流特性,允许材料依靠重力自然展开并填充细微缝隙。对于大面积区域可采用分区段间隔施工法,减少收缩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风险。
四、自流平防潮封堵剂养护与成品保护措施
1. 固化期管理
根据环境条件设定合理的养护时间,通常在24小时内禁止人员通行和重物碾压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护,防止表面过快干燥引发龟裂。
定期巡检固化状态,用手指轻按测试硬度增长情况,固化前避免受到震动干扰。温度过低时可搭建暖棚加速反应进程。
2. 后期维护要点
清除边缘溢出余料时使用钝口刀具小心剥离,勿损伤主体结构。定期检查接缝处是否有微裂纹产生,及时灌注同质材料修补。
避免尖锐物体直接接触表面造成划痕,重型机械设备移动时应铺设木板分散压力。化学腐蚀环境中定期涂抹防护涂层延长使用寿命。
